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大数据智能时代“遥感原理与方法”创新教学探(2)

来源:遥感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实践环节,我们也为学生准备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并增加了综合设计性的实验。例如,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实验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传感器的

在实践环节,我们也为学生准备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并增加了综合设计性的实验。例如,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实验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传感器的大区域的遥感数据,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研究区域并裁剪影像,然后在多种影像分类方法中自由选择两种进行分类实验并进行比较。实践表明,通过该方式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是丰富多彩,并且每个人的都不一样,这不仅有效避免了实验的雷同现象,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得以彰显。

(二)以点带面多层次群体协同学习模式

“遥感原理与方法”作为一门理工科课程,团队协作是一种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因此,在课堂和课外自主学习和探索环节,我们注重学生团队的协同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以课堂的实验以及课后的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科技竞赛活动以及教师科研项目等为载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队,发挥项目负责人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促进,协同创新。

这些实验或项目一般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学生只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可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思路自由去探索。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团队攻关一般都能解决。当这些综合性实验或项目最终完成时,他们会收获很大,不仅加深了对课堂理论方法的认知,还培养了系统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落后于新时期遥感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实状况,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探索了具体了革新措施。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专业认同度也大大增强。同时,通过学生的不断反馈,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当前对地观测技术、遥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推动遥感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革新意识,不断调整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不断探索新的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既能扎实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 孙家抦.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版)[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德仁, 张良培, 夏桂松. 遥感大数据自动分析与数据挖掘[J].测绘学报, 2014(12):1211-1216.

[3] 宋维静, 刘 鹏, 王力哲, 等. 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处理: 现状与挑战[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4(3): 259-265.

[4] 唐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研讨[J]. 教育现代化杂志, 2018(11): 58-59.

[5] 李睿凡, 王小捷, 钟义信. 引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类课程[J].计算机教育, 2013(19): 58-61.

[6] 方圣辉, 张熠, 潘励. 国家精品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创新教学实践[J]. 测绘通报, 2015(6): 127-130.

[7] 冯晓丽. 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主动实践教学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2): 84-86.

“遥感原理与方法”是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这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已严重滞后于遥感技术的发展,这不仅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陈旧,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目前各高校广泛使用的武汉大学编著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这门教材为例[1],其最新版出版时间为2013年6月,从其出版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世界的对地观测技术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数据处理方法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比如,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得到落实,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影像的分辨率已达到亚米级;这几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处理与智能解译技术开始被广泛用于遥感数据,使得影像处理能力得到重大突破[2-3]。遥感技术的这些进步与“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体系的落后极不相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适应新时期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遥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改革“遥感原理与方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切需求[4]。下面以作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为例,介绍近三年我们对该课程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一 紧跟遥感科技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遥感原理与方法”这门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遥感图像处理(包括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遥感图像解译(包括目视判读和自动识别分类)以及遥感技术应用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的基本原理和主体结构虽未改变,但新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却不断出现,遥感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在不断更新,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及时将这些新鲜内容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还能够使他们优化知识结构、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课程组结合课程实际,每年都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例如,在遥感平台和传感器这一节,我们补充了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在遥感图像处理这一节,我们更新了遥感图像融合的最新内容,除了传统的空-谱融合,我们还补充了时-空融合、时-空-谱融合以及光学影像与雷达影像的融合,并展示了这些融合的具体应用案例。在遥感图像解译这一节,对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识别,目前大多数教材介绍的大都是比较传统的分类方法,已经与遥感影像处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严重脱节,为此我们补充了机器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最新理论方法,重点介绍了遥感大数据、深度学习[5]等内容。为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素材。为获得这些素材,授课教师要紧跟科技前沿[6],加强科学研究,有效汲取科研的最新精华补充到教学中,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同时,对于学生的科研项目、竞赛活动、开放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相关成果,我们也进行了有效取舍,补充到他们下一级的教学中。例如,学生毕业设计“南京市土地利用分类与城镇扩张监测”的有关内容被补充到“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的课内实验中。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构建创新教学模式“遥感原理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基础的物理、数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它还不断从航空航天、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吸收精华,推动自身快速发展,并且在具体的应用领域(比如环境、灾害、资源调查等),它又需要这些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的这些特点以及学时的有限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能把基本原理、方法和典型应用介绍给学生,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为此,在教学模式上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创新。(一)兴趣和目标引导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填鸭式讲授学习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7]。针对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和学习目标的不同,我们让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章节(如几何纠正),会由老师来重点讲授,学生课后复习和实验;而对于知识性应用性比较强的章节,则以学生为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而老师只起指导作用。比如遥感技术应用这一章,我们会提前几周给学生安排任务,把他们进行分组,每组3-4人,自由组合,然后每组自由选择一个应用主题(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也可以选其他的),课后自己查资料自主学习并作ppt,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实践表明,该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他们课堂汇报的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有些同学还进行了实验,展示了小组的实验成果。最后,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点评,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在实践环节,我们也为学生准备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并增加了综合设计性的实验。例如,在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实验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传感器的大区域的遥感数据,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研究区域并裁剪影像,然后在多种影像分类方法中自由选择两种进行分类实验并进行比较。实践表明,通过该方式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是丰富多彩,并且每个人的都不一样,这不仅有效避免了实验的雷同现象,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得以彰显。(二)以点带面多层次群体协同学习模式“遥感原理与方法”作为一门理工科课程,团队协作是一种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因此,在课堂和课外自主学习和探索环节,我们注重学生团队的协同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以课堂的实验以及课后的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科技竞赛活动以及教师科研项目等为载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队,发挥项目负责人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促进,协同创新。这些实验或项目一般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学生只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可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思路自由去探索。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团队攻关一般都能解决。当这些综合性实验或项目最终完成时,他们会收获很大,不仅加深了对课堂理论方法的认知,还培养了系统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 结语本文针对当前“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落后于新时期遥感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实状况,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探索了具体了革新措施。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专业认同度也大大增强。同时,通过学生的不断反馈,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当前对地观测技术、遥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推动遥感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革新意识,不断调整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不断探索新的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既能扎实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参考文献[1] 孙家抦.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版)[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 李德仁, 张良培, 夏桂松. 遥感大数据自动分析与数据挖掘[J].测绘学报, 2014(12):1211-1216.[3] 宋维静, 刘 鹏, 王力哲, 等. 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处理: 现状与挑战[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4(3): 259-265.[4] 唐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研讨[J]. 教育现代化杂志, 2018(11): 58-59.[5] 李睿凡, 王小捷, 钟义信. 引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类课程[J].计算机教育, 2013(19): 58-61.[6] 方圣辉, 张熠, 潘励. 国家精品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创新教学实践[J]. 测绘通报, 2015(6): 127-130.[7] 冯晓丽. 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主动实践教学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2): 84-86.

文章来源:《遥感学报》 网址: http://www.ygxbzz.cn/qikandaodu/2020/1120/447.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遥感课程教学实践思考
下一篇:测绘专业《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的改革和探讨

遥感学报投稿 | 遥感学报编辑部| 遥感学报版面费 | 遥感学报论文发表 | 遥感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遥感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